读了皇帝的谕令,让大家散会,回营休息,然后他找到几个心腹,只问了一个问题:
“谁带头闹的?”
回答:
“杨正朝,张思顺。”
那就好办了,先抓这两个。
两个人抓来,袁崇焕又只问了一个问题:想死,还是想活。
不过是讨点钱,犯不着跟自己过不去,想活。
想活可以,当叛徒就行。
很快,在两人的帮助下,袁崇焕找到了参与叛乱的其余十几个乱党,对这些人,就没有问题,也没有政策了,全部杀头。
领头的没有了,自然就不闹了,接下来的,是追究领导责任。
负有直接责任的中军部将吴国琦,杀头,其余相关将领,免职的免职,查办的查办,这其中还包括后来把李自成打得满世界乱逃的左良玉。
兵变就此平息,但问题没有解决,毕竟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老不发工资,玉皇大帝也镇不住。
袁崇焕直接找到崇祯,开口就要八十万。
八十万两白银,折合崇祯时期米价,大致是人民币六亿多。
袁崇焕真敢要,崇祯也真敢给,马上批示户部尚书毕自严,照办。
毕自严回复,不办。
崇祯大发雷霆,毕自严雷打不动,说来说去就一句话,没钱。
毕尚书不怕事,也不怕死,他的弟弟死都没能发出军饷,你袁崇焕算老几?
事实确实如此,我查了一下,当时明朝每年的收入,大致是四百万两,而明朝一年的军费,竟然是五百万两!如此下去,必定破产。
明朝,其实就是公司,公司没钱要破产,明朝没钱就完蛋,而军费的激增,应归功于努尔哈赤父子这十几年的抢掠带折腾,所谓明亡清兴的必然结局,不过如此。
虽说经济紧张,但崇祯还是满足了袁崇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