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将兵力远超己方数倍的敌军包围,毕竟仅仅围住两、三个营可能更加稳妥,但剩下两个营反咬过来,在夹击之中左良玉也没有把握取胜。
因此表面上是他包围张一川,实际上是他选择了一种画地为牢的战法,让张一川被迫与其死战,这样的好处是以士兵承受更大的正面冲击,来换取侧背方向的安全。
意图很明显。
山上的李自成都看出来了,这场仗打成这样,完全是因为张一川有点膨胀,不,不是有点,是非常膨胀——哪儿有这么打仗的,一万人叫人家三千人围了?
真的,李自成觉得这场战役的锅,就在老刘家那头狮子的背上。
刘承宗但凡给张一川少扩编俩营,张一川都不敢这么打仗。
某种程度上,农民军将领的指挥能力其实都很强,至少在李自成的认识里,他们这些义军首领,别管能不能打赢,都比官军的将领利害得多。
毕竟指挥难度不一样。
指挥一百个没受过训练的饥民,比指挥一千个训练有素的边军难得多。
就好像现在,左良玉在更大的战场上依靠旗鼓与熟练号令的军官,把三千人的包围圈指挥得如臂使指,军旗动向一变,四面八方的军官都知道中军传递给自己的命令是什么。
反观河南总兵五营,五个营的旗鼓全是摆件儿,根本传达不出除面朝方向外的任何有效军令,可能旗语和鼓声本来就是错的,即使旗语和鼓声是对的,各队的掌盘子也听不懂,命令全靠营阵之间往来奔走的小娃娃传递。
时效性上不知道差了多少倍,几乎都是靠掌盘子自己的口令、战场感知来各自为战。
他们过去合兵作战,扫地王有多大本事,李自成很清楚,或许没那么厉害,但是在陕北、山西来回流窜,数次跟大明精兵悍将交手,也不是任人揉捏的软柿子。
能把仗打成这样,明显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