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关键的是,文官集团掌控了舆论阵地,不停的带节奏,阉党原本的七分恶也成了十二分。
不要小看舆论的威力。
后世老美能把大毛塑造成意图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恶魔,还有无数经历过信息大爆炸的人坚信这种说法,更别说在信息闭塞的古代了。
于是,很多“有识之士”都坚信,大明的问题出在了这群阉党身上,把阉党干掉,天下太平,大明中兴。
但是阉党背后有皇帝护着,怎么办呢?那就把皇帝干掉,换个皇帝。
陆文昭就是这个“有识之士”。
萨尔浒会战之后,陆文昭亲眼看到了大明的惨败,心神震动。
他拼了命的往上爬,不惜被人当做小丑,就是想为大明出一把力,让大明从这个不断下滑的怪圈里脱离出来。
他投靠信王朱由检,希望这位年轻锐气的藩王,可以顶替昏庸的朱由校,成为大明之主,铲除阉党,任用贤臣,内扫积弊,外击鞑虏,一雪当年萨尔浒之耻。
而朱由检这个明朝亡国皇帝,各种形象都有,争议非常之大。
有的人认为他是爱民如子、能力突出的好皇帝,只不过时运不济,不然就是大明的中兴之主。
有的觉得他刚愎自用、眼高手低,要不是他的各种骚操作,大明就算不续一波命,起码也不会那么快亡国。
《绣春刀2》对崇祯的塑造更偏向于反面,他也是和陆文昭一样的“有识之士”。
觉得大明的问题就在于阉党,弄死了魏忠贤,天下太平。
所以,他和陆文昭串谋,通过内应,让天启皇帝朱由校在游湖时落水,生了重病,命悬一线。
不过从历史上来说,【弑兄杀君】这事确实有点黑崇祯了。
关于朱由校之死,各种猜测都有,有说是纯意外,也有阴谋论说是文官集团或阉党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