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师。
好不容易争到南下战帅一任的王龙头据说味同嚼蜡,跟人酒后吹牛争功都不敢拿这事与李、徐二位分辨。
再往后,不是没有战事。
譬如巫族那里两年又打了两仗,可规模都不大,主要是改制引发的叛乱,动员的范畴都没超过陇上……甚至最后一场叛乱到现在都还有传言,说是都蓝可汗是想学突利降了当龙头的,但张老相公却不停的往他那里送想叛乱的人,最后到被徐师仁徐龙头一箭射死在北海边上时都没降成。
那位两朝得入南衙的张老相公算是用巫族人的累累白骨垫上了自己二进南衙的路。
此外,还有一场西南夷之乱,都甚至称不上是叛乱,而是修路-均田授田引发的动荡而已。
没错,这四年的后三年,老百姓对于新朝最大的印象就一个,唤作修河修路……均田授田制都不算的,那都两三个朝代下来的定例了,除非就是本朝更严格、公正一些,反而没什么感受……最大的印象就是这个修河修路!
这三年,从来没有过什么减少徭役的仁政,就是修!而且城池都不修的,就是修这两样,每年二十八天的固定徭役期限外,还要经常花钱募工去修。
张首席本人据说以前在河北亲自上手修,现在不出面了,可新晋升的修行者被遴选到了踏白骑后第一件事却还是去各地修这个,帮里宗师也要每半年轮换着去修,新科进士过了第一年后也要去修,地方官在任上也还是看你修的好不好……当然,这么着修,肯定修着修着就修出问题来了。
就好像当年大魏开国那位喜欢查豪强隐匿的土地,结果弄出来数倍于之前各个朝代的田亩一般,这修起来以后,水利还好,大家都认!路却是最容易出岔子的,于是前年秋收前,就有年轻官员逼着工期内修路把人逼死的事情,以及地方上为了讨好上官大平原上乱修路的事情闹出来。
最后好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