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首要就是先守住辽东,在徐徐图之。”
“只有将九边、尤其是蓟镇的兵马裁撤更换,才能为朝廷节省下银子,才能进一步的练兵,裁兵。”
“只有朝廷的银两支出减轻,才能减轻田赋……”
朱由检这话、算是在诈杨涟这个老小子。
他一直没有摸清楚,杨涟这家伙到底是哪个阶级的,到底是贫农和富农,还是小地主和乡绅。
东林党人来自天南地北,所有人牵扯的利益都不一样,只有用利益来笼络人,才是最简单直接而紧密的手段。
果然、在朱由检说出这话后,杨涟便长叹一声道:
“为百姓减赋自然是好事,可边事难为,减赋之后朝廷又该怎么办呢?”
当杨涟忧心忡忡的说出这话,朱由检心中立马就跳出了好几种可能。
首先他是派锦衣卫查过杨涟家底的,杨涟曾祖父杨公铎是成化末年湖广一带的富农。
由于成化皇帝推广官学,得以免费上了官学,学了学识后,最爱为人打抱不平,因此被人称为游侠儿。
到他祖父出生时,已经是正德年间了,而当时的风气因为宦官,导致百姓负担比较重,虽然正德剪除宦官比较快,但湖广的百姓日子依旧难过。
于是、杨公铎和儿子杨万春一起救济家乡百姓,被人将他们两人称为“杨二斋公”
到了嘉靖年间,杨涟的父亲杨彦翱出生,因为祖父和父亲的教导,杨彦翱乐善好施,但也因为爷三的乐善好施性格,导致了杨涟家中介于小地主与富农之间。
杨涟的家中哪怕到了现在,也不过水田五十亩、薄田一百五十亩,而家中还有长兄一人,而长兄则是有三子八孙,杨涟自己有五子九孙。
加上妻子,杨氏一族到了杨涟这一辈,一共有三十七人。
尽管家中有多个秀才,可以免田赋数百亩,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