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份颜料检测报告、34个被排除的纹身师名单,在灯光下泛着冷白的光。“唯一的收获是确定了纹身时间,”他指着皮肤组织切片的显微照片,“色素颗粒已渗透至真皮深层,形成时间至少在8年以上。”陆川用红笔在白板上的纹身上画了个圈:“反向查,从停产的颜料入手,找当年卖‘飞虎牌’的批发商,或许能摸到点线索。”
走出支队大楼时,杨林的手机突然震动。是夜市修鞋匠发来的照片,模糊的画面里,一个农民工模样的男人正弯腰系鞋带,后腰露出半截褪色的纹身,隐约可见火焰的轮廓。“追!”杨林跳上警车,警灯划破暮色,却在三公里外的劳务市场失去了目标。人群中,无数个穿着工装的背影来来往往,每个人的后腰都藏在褪色的衣料下,像藏着无数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回到技术科,杨林对着纹身图案发呆。电脑屏幕的反光映在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突然,他注意到火焰纹路的某个拐点——那不是手抖造成的歪扭,而是刻意刻下的微小字母,被颜料层层覆盖后几乎难以辨认。
与此同时,海州的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张辉带着组员们穿梭在大街小巷,手中的调查资料被雨水打湿了边角。他们的目标,是海州市区及周边的所有纹身店,试图从那朵神秘的燃烧莲花纹身中找到突破口。
第一天清晨,张辉将组员分成五个小组,每人都拿着经过技术处理、细节清晰的纹身照片,上面还标注着各种专业特征。“重点关注2015年以前营业的老店,还有那些流动纹身摊点,”张辉在出发前叮嘱道,“哪怕只有一丝相似的线索,都不要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