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灌钢锻刀的工艺。
那边开矿冶铁炼钢的本意,是整军强兵,结果还没大规模量产刀枪,我倒是先让人用新法锻造打磨了一批木匠刻刀。
这些小刀需求量大,用钢材又不多。原先最费力的环节是砥砺打磨,用砺石一把把往复磨太慢了,我还为此琢磨了一种脚踩的磨刀砂轮,数息之间就能把钝了的刻刀重新磨砺——徐兄这边看。”
徐庶顺着诸葛亮手指的方向看去,墙角果然有一个磨刀匠在为木匠们提供配套服务。
那磨刀匠脚踩着一个类似自行车踏板的东西(当然徐庶并不知道自行车),踏板的轴很粗,上面套着一圈绷紧的皮带。皮带的另一端连在磨刀砂轮的轴上,那根轴很细。
如此依靠转轴的粗细比,就能实现类似于自行车链条齿轮组的变速效果,只是比自行车更容易打滑一些,不过问题不大。基本上脚踩一圈踏板,磨刀砂轮能转十几圈,用钝了的刻刀放上去稍微磨几秒就又能用了。
“这些才是整军强兵的正道,如此乱世,只靠文教吸引士人如何够?先生奇思妙想之多,实在令庶神往。”徐庶发自肺腑地感慨。
诸葛亮:“这有何难,过几日,就请徐兄去鄂县观摩一番,到时候,诸位也可根据各人所长,自择入仕之初的职责。”
旁边众人闻言,石韬立刻表示也要跟徐庶一起去多长长见识。
而司马徽、尹默、李仁这些纯学术型的人才,对兵器打造冶炼钢铁之类的事不感兴趣,便表示会留在武昌学宫这边,即日便展开工作。
诸葛亮自然也不会勉强,算是对这波人才先进行了一下分流。
……
三天之后,司马徽和尹默、李仁就初步适应了武昌这边的环境,司马徽就决定在武昌学宫开学收徒。
尹默、李仁本身学业也未彻底完成,就一边学习,一边帮恩师做些辅助性的打下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