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于后世的在校研究生兼职助教。
学宫房子都才盖了两座,一切草创,还得从宣传、吸引求学者开始,估计今年腊月最后这十几天,也不会收到什么人。至少要明年上元节过后,才会走上正轨。
而徐庶和石韬,也在这几天被诸葛亮带着到处参观,一路来到了鄂县。
在鄂县,徐庶看到了长江边,一条从聚铁山流向江中的小溪,被拦截蓄水。然后另外挖人工渠入江、确保各段水位落差、水能冲力平均。
出水渠两岸,是密密麻麻的新造水车,水车连带着一个个类似后世水泥搅拌罐的容器,容器内有无数刚刚开挖出来的铁矿石,被重力滚动互相碰撞破碎,然后人工粗选去掉杂质废岩,再把相对精矿砂的部分运去熔炼区。
在熔炼区,徐庶看到了足有两三丈高的炼铁熔炉,尺寸比原先见到的最高熔炉翻倍还不止。
更高的熔炉也就意味着更好的蓄热环境,在鼓风充分的情况下,内部炉温会进一步上升。
但有着新型耐火砖的围挡,纵然炉温能高到令生铁水哗哗快速流出,炉膛内壁也丝毫不见软化,抗压依然坚挺。
铁水流出后,在熔炉出铁口直接有一个巨大而沉重的容器接着,里面架空插满了黄豆粗细的预热发红熟铁棒,生铁水倒上去后,生熟铁互相渗碳,不过一刻多钟,彻底冷凝板结后,就已是灌钢了。
相比之下,一年前这个时候,诸葛瑾初次弄出灌钢法时,为了提升反应接触表面积,还得把熟铁拉得更细长、根数更多。
当时的熟铁只能有绿豆粗细,再粗就来不及在冷却凝固前完成反应了。现在却可以加到黄豆粗细,足足粗了一两分,从“铁丝”变成了“铁棒”,也极大减少了用带孔拉丝板拉铁丝的预处理工作量,算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这一切,都是炉温更高、铁水含碳量更低带来的。
看着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