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讨论一下,如果后续和袁绍开战,而许都人心不稳、有人跟袁绍暗中联络,又当如何?文若、奉孝,可有新的谋略建议?”
荀彧和郭嘉当然没有新的建议了,因为他们已经被反复问过几次了,有谋略的话,早就拿出来了。于是他们都诚恳地把那些老生常谈的话又说了一遍。
曹操也没觉得失望,反而觉得这才是正常的,叹了口气,最后看向贾诩:“文和劝张绣归顺朝廷,功不可没,为何月余以来,一言不发?一策不献?
如今孤出征在即,难道还是没有良策教孤么?是不是对我军的情况不够熟悉?若是那样的话,不如此番就随军熟悉熟悉。”
贾诩这厮,素来是明哲保身的。他知道自己的历史罪孽有多严重,曾经教唆李傕郭汜的罪行,一旦被人揪住不放,虽说不至于会获罪,但也绝对谈不上前途了。
所以他来到曹营一个半月,第一要务就是不得罪人,不显摆。
但此时此刻,他已经看出,曹操这是“不出谋划策就不罢休”了,如果现在再不说点什么,真被带到陈留军前随军,每次有事都先问他意见,自己不说,就会被人记恨,说是狂妄,说了,又容易得罪更多人。
那还不如在许都这边,出一次谋策,算是纳个投名状了。
把这个道理想清楚后,贾诩叹了口气,委婉地说:
“诩岂敢不为司空大业竭尽全力?实在是初来乍到时,不熟军情,不敢妄言,怕误了司空大事。
今日司空如此重视垂询,某自当殚精竭虑谋划——不知司空还记得:当年张绣以精兵追退兵而败,以败兵追胜兵而胜……”
贾诩说得非常隐晦,毕竟三年前的那场宛城战役,是曹操的丢人之处。
但贾诩语境中的战例,当事双方都是心知肚明的:那次,曹操退兵时,张绣想追击,贾诩劝他别追,说追了肯定输。张绣不听,去追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