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转移,这还是有可能的。
一旦打开了这个思路后,孙策脑中也顿觉豁然开朗,又想到了很多其他可能性。
想到妙处,孙策击掌惊呼:
“公瑾不愧深谋远虑!此论倒是启发了我,或许我军该趁着相持固守的阶段,把上个月水战中缴获的战船全部修整一番,再加以赶造仿制,不求用于水战,只求航行快速、便于转移。
推而广之,那些船上还有缴获一些前所未见之物,有竹筒连缀的甲胄,能助人浮于水面。
还有奇怪的纵火油膏类兵器,当初就是被那种黏腻难以冲洗的火油、贴在战舰舷侧纵火,烧毁了我们的楼船!
这些东西,我们虽然没什么机会用上了,但若是能提供给曹操,将来也是一个投诚换取官爵的晋身之阶,足以助仲谋赢得曹操信赖。曹操将来如果能击退袁绍,回身和刘备血战,或许能用上。”
孙策的这个思路,说实话已经有点近似于历史上二战末期、日耳曼尼亚人的科技资料转移计划了。
当时他们知道自己的国家可能要先撑不住了,就想秘密把己方的核计划和另外一些科研材料转移到盟国倭国,继续研究和抵抗,以期万一翻盘的机会。
孙策虽然没什么科技积累,但他毕竟跟刘备军交手经历更多,总结的经验教训也多,而曹操军至今为止还没跟刘备打过仗呢(诸葛瑾投刘之前那些陈年旧账不算)。
孙策军通过损失了三万大军换来的经验教训、实物缴获,对于曹操肯定是很有吸引力的,可以避免曹军将来再重新踩一遍同样的坑。
只不过很多缴获,你只有样品,没有配方,曹操拿到后能逆向复刻出几成,那就很存疑了。
一些机械结构性方面的创新,有样品至少能模仿个七八成。比如救生衣,比如一些造船结构诀窍。
而那些“高黏性火攻鱼膏”之类的油脂,曹军工匠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