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陛下。”
百官行礼如仪。
紧接着便听内监高声道:“启宴!”
今日的宴席别具一格,每人面前一张案几,上面都是相同的菜式,为景廉族传承数百年的四道名菜。
只有景帝面前的长案上摆着十二道。
在如此和谐的氛围内,景帝与臣工们听着雅乐,品鉴美酒美食,倒也颇有意趣。
小半个时辰过后,景帝当先放下杯盏,一直在留心他的文武百官立刻停止动作。
景帝看向右手边以赵思文为首的文臣们,微笑道:“诸位爱卿,今日如斯盛会,可有佳句华章记之?”
景廉贵族们闻言登时兴致缺缺,哪怕是公认文武双全的庆聿恭,在这方面亦不擅长,不过他们知道天子推崇齐人文化,这些年不遗余力在国内大力推行,大都之内便有十余座同文馆,因此没人出来胡言乱语,只是暗怀不爽地看着对面的文臣。
赵思文恭敬地说道:“陛下有命,臣等自当遵从,若论文采斐然,臣远不及柳尚书。”
他指的是礼部尚书柳元,其人乃是北地文坛大儒,出身于定远柳氏。
赵思文并非怯场,而是习惯在天子面前韬光养晦,再加上柳元是朝中公认的诗文大家,素来醉心书礼二字,从来不会争权夺利,赵思文当然乐于在天子面前保持一个虚怀若谷的形象,如此方为文臣之首的气度。
坐在旁边的礼部尚书柳元缓缓站起来,朝着天子的方向拱手一礼,恭敬地说道:“陛下,臣在大宴之前便有感而发,欲以长文记载我朝此番盛会。不过臣刚刚想到一件事,或许能令盛会更添光彩,故而斗胆向陛下建言。”
景帝若有所思地看着这个一直以大儒形象示人的老臣,微笑道:“柳尚书但说无妨。”
柳元轻咳一声,在对面的景廉贵族以为他要长篇大论之时,他神情庄重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