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丢大了!
大殿上的蒲团再次坐满了人,诸皇子和高官也没有一个提前离场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姜大人提出的新学术理念,对他们也有启发,又岂能轻易离开?
再次行礼之后,姜丰悠然坐下,轻松地笑道:“上午有人提起蝗虫,可令我食指大动,午饭都用得更香了。”
来自西南的地方官笑了,想到姜丰也是从偏远地方知府做起的,又有“亲民”的名声,想必没少吃各种“特产”。
“至于蝗虫与君王失德是否有关……儒家先贤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蝗虫是一种自然界的生物,蝗灾的形成与气候有重要的关系!史书早有记载,如果旱灾后的冬天更暖和,就有可能在第二年引起蝗灾。”
大儒们迅速回忆起自己看过的史书,不一会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百姓对蝗灾的态度是畏惧和厌恶,官员则认为是皇帝失德上天示警,原来古人早就发现和气候有关!
“蝗灾的产生与自然气候有关,又关‘天人感应’什么事呢?荀子可是比董仲舒更早的儒家先贤!”
姜丰利落地做了总结,下方的人陷入沉思。
半晌,国子监祭酒起身道:“姜大人,汉儒先贤提出的‘天人感应’论,将自然灾害和天象与君主施政联系起来,从根本上来说,这种理论让君主施政更加谨慎!这对百姓是有益的。”
若是没有上天的约束和警告,君主岂非能为所欲为?
换句话说,董仲舒的理论在约束皇权上是有重要意义的,这也是士大夫推崇的原因。
“人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读书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姜丰认真倾听,祭酒大人是本次论道会的发起人之一……是受人尊敬的大儒!
“祭酒大人所言极是,皇权需要约束!”姜丰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