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工部左侍郎的位置,许多人都走动了起来。
也有走工部尚书、吏部尚书门路的,这两人在工部左侍郎职位上也是能说上话的。
但内阁众人都明白,此事恐怕还是姜首辅说了算……
工部左侍郎是高官,姜丰虽上了保举奏折,朝廷还要再议,一时难定。
倒是火器局郎中更快定了下来。
各部郎中属于技术型官员的,往往要通过选拔考试。比如工部营缮司郎中,要懂工程建造;户部税赋司郎中,算学要出色。
姜丰授意冼海同去参加选拔考试。
冼海同原是七品翰林学士,升从五品工部郎中算是高升了。
考火器、机械,京中有几个能比得上从大湾理工学院毕业的冼海同?
一般这种官员,都是有家学渊源的,岑家门下倒是有几个客卿擅长火器制造,可惜也没考赢冼海同。
不久吏部便下了任命文书,升翰林学士冼海同任工部火器局郎中。
听闻消息,京中各人反应不一。
威国公岑巍有些气恼:“合着我们顺手推舟,没把陈璋炸死,反而损了自己人,给姜丰的人让了位。”
幕僚凝眉道:“在下倒是担心,姜丰若是知道岑家在这件事上推了一手,恐怕会迁怒。”
岑巍哼了哼:“他就算知道又如何?老夫还会怕他?陈璋做事不地道,我们岑家出口气怎么了?”
就陈璋那厮,也敢惦记他女儿?简直找死!
想了想,岑巍说道:“阿泽去了高丽,我让他分些功劳给傅冲,先把锦衣卫保下来。如此,我们岑家就是锦衣卫的大恩人,上同一条船了。”
幕僚笑道:“国公爷高明!姜丰新官上任首先拿锦衣卫开刀,是捅了马蜂窝了。全国各地卫所几万人,他以为是好安置的?等傅冲立下大功回来,朝廷必要封赏,裁撤锦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