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以人为镜
中秋前夕,桓熙回到长安,与王猛在城外相见。
自桓熙出巡,已有半年,桓熙见王猛面色有异,欲言又止,知道他有话要对自己说,但不方便当众直言。
回城时,桓熙邀王猛同乘,让谢道韫抱着阿满去了另一辆马车。
车厢内,桓熙问道:
“先生可有心事?”
王猛深吸一口气,直言道:
“猛尝闻,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主公既然有志于凉州,纵使人才难得,也不该向谢艾许诺,将来受制于一纸和约。”
此前桓熙派遣张石生向谢艾传话,许诺绝不会违背与张重华的和约。
桓熙闻言恍然大悟,原来王猛是为了这件事情生气。
他并未放在心上,不以为意地笑道:
“先生多虑了。”
然而王猛却不会就此被糊弄过去,他神情严肃道:
“主公欲得凉州,必将毁诺相攻,若行此事,天下人又如何能够信服主公!”
虽然有司马懿指洛水为誓,反手又食言灭了曹爽三族,但无论是哪个朝代,都有人将信义看得比性命还要重要。
王猛并非出于妒忌,桓熙与他的关系,哪是谢艾能够比较的。
实际上,王猛也很喜爱谢艾这样的忠义之士。
可桓熙的这番许诺,在王猛看来,纯属多此一举,还给自己带上了道义上的枷锁。
对于王猛的冒犯,桓熙并不生气,当君主的,就算做不到闻谏而喜,也不该因为忠言逆耳,而心怀怨恨。
况且桓熙也明白,王猛今日失态,并不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终究还是一心在为主上考虑。
桓熙正色道:
“先生应该知道,当年桓某治蜀,欲收獠人为用,遂有求玉立信一事,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