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 215 各有难处

215 各有难处(1 / 5)

第218章 各有难处

凉州,姑臧。

就在桓熙询问王猛,有关赈灾情况的同时,真正主持赈灾的赵俱亲自来到了粥厂视察。

今天是腊日,值此佳节,粥水里难得的放了些肉沫。

当然,平均到每一个人的碗里,这点肉沫也只够塞塞牙缝,但也算是开了荤。

由于梁国财政吃紧,桓熙舍弃以工代赈,也不可能让灾民真的把肚子填饱,只能每天提供两餐米粥。

非得等到春耕时,才会给农夫安排加餐。

可桓熙又明确指示,不得有灾民被饿死,如果是别的人主持赈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既然灾民不能被饿死,那就上报灾民是被冻死好了,反正天寒地冻的,真要是冻死了人,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赵俱显然不会这么想,他自认为当初没能守住姑臧,辜负了桓熙的期望,将之视为奇耻大辱,如今奉命主持赈灾在,可谓是尽心尽力,唯恐把事情办砸了,引发民变,再给桓熙激起一场叛乱。

在桓熙的指令传到凉州之后,赵俱立即借用张曜灵的刺史印,通过刺史府,向受灾的各郡颁布政令,派遣使者常驻各地粥厂。

使者只做一件事情,便是以木筷插入锅中,一旦筷子浮起,表示锅里放的米太少,就会有相应的负责人被问罪处死。

因此,无论是负责派米的吏员,还是粥厂的负责人,哪怕是生火的伙夫,每天在离家前,都得与家人诀别,那神情,恍如是要被押赴刑场。

赵俱身兼凉州长史、大单于台左辅、武威太守三职,可谓是公务繁忙。

但他每天早晚都要各来一次粥厂,亲自插入木筷,检验米粥的黏稠度。

当然了,对于目前的凉州来说,也的确没有比赈灾更为重要的事情了。

赵俱干脆将办公地点都给搬到了城外,紧挨着粥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