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好的收成也代表他们能有更多的余粮,可以自由支配、消费。
商业、手工业接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生产出来的商品有一部分能够远销江南、西域,但更重要的是内部的消化能力。
桓熙自然为今年的丰收而高兴。
“梁公,时候不早了。”
权翼打断了桓熙的思索,提醒道。
桓熙回过神来,颔首道:
“嗯,传令各部,依次渡河。”
梁军渡河还是走的浮桥,这么多兵马,踏冰而行实在不够稳当。
周楚早已在南岸等候,与桓熙沿途所见到的各地官员一般,周楚同样是在为桓熙歌功颂德。
有人说,当你强大时,身边都是好人,听到的也都是好话。
这一点,桓熙深有体会。
周楚话才出口,桓熙便打断道:
“元孙(周楚字),那些庆贺的话就不要再说了,一路走来,我这耳朵都快听出了茧子。”
说着,桓熙无奈苦笑道:
“一想到回了长安,满朝公卿又得说上一轮,我只觉得头晕目眩。”
周楚连忙住嘴。
他是梁公,他说什么都对。
过了河,只需再走十几里地便是潼关。
桓熙与邓羌、毛穆之在此分别。
毛穆之自然是要率军南下,桓温只是派遣一万将士驰援桓熙,而不是将他们交给桓熙。
至于邓羌,他是弘农太守,理应留守,此前奉命镇守弘农的周楚,则会跟随桓熙回去长安。
虽然桓熙减少了在弘农郡的驻军数量,但毕竟还有一万精锐步兵,需要一员大将统率,随时可以支援洛阳。
至于河东郡,尽管只有一河之隔,却不是这支驻军所有顾及的对象。
一旦河东郡遭遇危险,桓熙自会领兵由蒲坂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