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错,愧对晋室列祖列宗。”
王彪之之所以出言阻止王羲之出任豫州刺史,就是不希望将好不容易脱身的堂兄,重新拽入这片泥潭,让王羲之两面难做人。
况且,也正如他所言,一旦桓温加大力度向王羲之示好,很难不保证王羲之彻底倒向桓家。
司马聃虽然年纪小,却并不愚昧,既然连王彪之都在出面替王羲之回绝,他自然不会考虑那位以书法享有盛名的王右军。
“诸卿可还有人选?”
司马聃问道。
由于条件太过苛刻,既要忠于朝廷,又得让桓温不能拒绝,而且必须有官拜刺史的资历,一时半会,哪有那么多的人选。
正当司马昱、王彪之一筹莫展之际,王坦之却因为王羲之而想到了另一个人:
“陛下,臣以为,郗方回或可担此重任。”
司马昱、王彪之闻言,豁然开朗。
郗方回便是郗愔,是已故太尉郗鉴的长子,也是王羲之的妻弟。
此人以门荫入仕,袭爵南昌县公,曾在朝中担任中书侍郎,又先后担任过何充的骠骑将军长史、褚裒的征北大将军府长史。
何充是当年力主由桓温出镇荆州之人,褚裒则是太后的父亲。
当然,王坦之之所以笃定桓温不会反对有郗愔出任豫州刺史,是因为桓温的谋主郗超,便是郗愔之子。
桓温看在郗超的面子上,再怎么不情愿,只怕也会捏着鼻子认下此事。
郗愔之子虽然仕于楚国,但郗愔本人却是晋室忠臣,自从桓氏展露其野心以后,郗愔与郗超父子二人已经多年没有了往来。
而且,王坦之推举郗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要替小皇帝拉拢高平郗氏。
郗愔之父郗鉴虽然已经过世了十八年,但其留下的影响力还在。
郗鉴曾兼任兖州刺史、徐州刺史,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