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而翻译成各种易于理解的指令传递出来。
什么活动翻译成什么指令,这便是脑电图谱。
恰似思维意念与机械之间的语言翻译。
所以,想要复制和掌握脑电交互技术,其实有個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持续的观测记录,将所有翻译对照全部记录,自然也就等于复制了全部的脑电图谱。
这也是最安全的方式。
毕竟苗小喵所具备的是侵入式设备,是植入大脑,甚至深入脑组织进行了紧密结合。
他总不可能打开她的脑子,其余电子与程序方面的技术手段也很容易引动内部的防御与加密机制。
这种关键技术,几乎就没有不附带加密和自毁机制的。
一个深入脑组织里的设备,哪怕只是用自身微型核电池微微放电,也足以将人变成白痴。
他可不是为了利益能彻底冷血的人,做不出这种事情。
因此,所能使用的自然只有最保守也最简单直接的笨办法,持续观测记录。
只不过翻译词典只是个比较形象的形容。
实际情况却是要复杂无数倍。
个体差异,体征波动,情绪波动,甚至是外部细微的电磁扰动,都会对脑电活动造成影响和干扰。
所以看似是对照,实际上每次表现出的脑电活动其实是并不完全一样的。
再则人的意识许多时候是很抽象的东西,比如情绪的细微变化,脑海中幻想的图像,繁杂而胡乱的念头等等,基本连他们本人都不可能做出准确描述。
实质一点的方面,一个简单的肢体活动,或者操控物体活动,不同方位,不同力度,细微到极点的力度变化甚至是巧劲等等。
哪怕最细微的变动,形成的也是截然不同的脑电波动与含义。
这里面其实涉及的是滤波降噪、特征提取等一系列预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