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真的这么想,那爹倒也不是不能退去休息休息。”
“只是现在你答应的好好的,到时候恐怕爹真的想带兵去巡边,你便不同意了,如当下一般。”
朱棣酸溜溜的说着,满口醋味,显然还在因为明年不能北征的事情耿耿于怀。
对此朱高煦却不紧不慢,轻笑道:“并非不让,而是准备更好的火器,更有效的对付胡人。”
“老式的燧发枪您已经见过了,而新式的燧发枪却并没有。”
“一旦新式的燧发枪开始生产并装备部队,那部队中的情况也会发生变化,长枪兵将渐渐被淘汰出战场。”
朱高煦这次来找朱棣,也是为了说这件事,因此他从袖中拿出了一张折起来的图纸,并在拿出来后,将图纸给拿了出来。
“这就是新式燧发枪,比起老式多了一些设计。”
当图纸递到朱棣手中,相比较上次朱棣见过的燧发枪图纸,这份图纸中出现了类似短刀的存在。
“这是刺刀,长度在一尺左右,加上四尺五寸的燧发枪,套筒刺刀上去后可以达到五尺五寸(176cm)。”
“由于枪管外有一个突起的卡榫,因此士兵在套上刺刀后扭转,就可以将刺刀转入套筒的凹槽固定,能让火枪手迅速转变为长枪手。”
“尽管相较于军中一丈三的长枪规制来说很短,但您见识过线列战术和排枪的威力,您觉得如果敌军能突破排枪,那他们还能剩下多少军队,如何能保证队形不紊乱?”
在朱高煦看来,北方的胡兵要是能做到突破排枪而阵型不乱,那都能打穿大明朝了。
毕竟那样的军队,除了后世抗战和开国的时候,其它时候他还没见过。
“这个刺刀这么轻薄,上了战场恐怕会出现问题,另外这下面的这个是什么?”
朱棣听后,很快意识到了套筒式刺刀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