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什么,同时也看出了刺刀的缺点。
确实,以这个时代的冶铁水平,刺刀经过战斗后的确会出现刀身变形等尴尬的事情。
对此朱高煦则是准备了后手:“有了刺刀,就没有必要佩戴腰刀,因此可以常备两到三把刺刀。”
“至于下面那个……”
朱高煦看向了图纸下方,而那里则是一支比上方燧发枪显得更短的一把燧发枪。
在十八世纪,燧发枪分为步枪、手枪和马枪三种。
步枪最长,长度从四尺到五尺不等,手枪的长度最短,长度不过一尺左右,主要用于近战。
不过由于燧发手枪的准确度和射程有限,所以除了经常进行接舷战和跳帮战的海军士兵,以及陆军军官们,绝大多数士兵是不用手枪的,毕竟燧发手枪的有效射程实在太近了。
许多手枪射击十几米外的目标都射不准,对于普通士兵来说实在是太鸡肋了。
因此朱高煦并没有弄燧发手枪,而是将裁汰了手枪,只采取了步枪和骑枪,而这便是朱高煦执意要让朱棣装备了燧发枪再北征的原因。
骑枪介于步枪和手枪之间的款式,长度三尺,重量五斤,就像是被故意截短的步枪一般。
除了很少装备刺刀以外,其他方面都跟步枪很像,甚至也拥有步枪式的枪托,只是长度比步枪短了许多,称之为卡宾枪骑兵更加合适。
尽管在历史上,士兵们却不太愿意使用马枪,甚至拿破仑自己也承认胸甲骑兵在马背上使用马枪十分困难。
但是骑枪对于当下的明军来说,可以说是锦上添花的存在。
它的装备,可以使得明军骑兵在面对一些质量较差的部队时,可以不用发起冲击就能直接开枪击溃。
之所以它在欧洲没有大放异彩,是因为当时的军队质量普遍差距不大。
不过就朱高煦这么多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