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靖难攻略 > 第461章 永乐十七年

第461章 永乐十七年(4 / 10)

实现。

“这东西如果拿去制作兵器,恐怕生产速度也不会慢吧?”

朱棣看到这些机器制作螺丝的场景后,第一反应就是将其用作军工。

对此,朱高煦也点头道:“军械局里面已经开始设计适合的车床,等火炮可以批量生产的时候,军校之中的弹道学也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朱高煦虽然这么说,但他并不认为军械局可以很快用上军工车床。

他们是直接弄出来了蒸汽机,可与蒸汽机相关的许多行业发明他们却没有发明出来,只能不断摸索。

另外,大明现在需要的不是让蒸汽机进入各行各业,而是要解决人口贫困问题。

西北由于降水线向东南推移,曾经汉唐时期水草丰茂的关中、河套、河西等地都变得贫瘠起来。

这些地方可以发展工业,但它们生产的商品必须要有渠道卖出去,而这条渠道就是西北铁路。

修建一条西北铁路,朱高煦仔细观察过,起码能解决沿边两百多万人的务工问题。

通过大基建来将海外金银铸造为货币发放给百姓,这是最不可能引起通货膨胀,还能让西北百姓富裕的手段。

想到这里,朱高煦对身旁的主事询问道:“每年能增加多少产量?”

“大约四成”主事不假思索的回答,这让朱高煦颔首道:

“倒也不错,按照这么算,等两京铁路通车的时候,差不多能有近二百辆蒸汽机车可以通行。”

“按照当下的运力,二百辆车差不多能运两万四千吨货物,如果是粮食,大概就是十五六万石。”

“从南京到北京,只需要跑两个月,这二百辆车就能运回三百多万石粮食,同时南下时也能将两万四千吨煤炭运往南方。”

“运抵之后,除去消耗,即便每百斤煤价四十文,一趟也能为朝廷赚七八千贯,一年下来就是八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