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所以必须把当下的船厂迭代升级才行。”
“眼下大明有六大船厂,其中北方三座,南方三座。”
“这次升级,我准备只对旅顺、天津、登莱三处船厂升级,用来打造海军的军舰和朝廷的官船。”
“至于民营船只还是依旧使用风帆技术,直到有新的技术出炉,才会将蒸汽机船技术运用到民间民船上。”
“即便只升级这三处船厂,所需要的机械价值也高达二百余万贯,后续建造船只的成本也会提高,所以这笔钱也会投入到军舰升级上。”
朱高煦将自己对这笔钱的用处说完后,朱棣抚须道:
“上次天津试船我去看来,那速度太慢,一个时辰也不过十五里,还不如人走的快。”
“你说现在技术成熟,不知道一個时辰能走多少里?”
“满载约二十五里,即便逆风,每日也可行三百里。”
“不过当下只是民船技术成熟,而军舰的技术还需要机械入厂后,不断研究提高才行。”
“军舰短期不会那么快出来,还有许许多多的技术需要突破,先研究出来的主要是有蒸汽动力的拖船。”
“有了这种拖船后,日后大宝船驶入长江停泊就方便多了,不再需要那么多纤夫人力了。”
朱高煦解释完,朱棣不免唏嘘道:“这军舰不知道我生前还能不能看到……”
“……”朱高煦沉默不语,而朱棣见状便知道了结果。
“你与我说说未来海上的战船与现在的有什么不同吧,为何叫做军舰?”
朱棣知道自己等不到那一天了,所以只能在幻想中畅想未来的大明海军是何种威风。
朱祁钺与夏原吉也侧耳听着,对于所谓军舰十分好奇。
见状,朱高煦与他们讲述了蒸汽动力的木质军舰,以及日后大明的铁架军舰,甚至从这些讲到了航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