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拔尖的存在,毕竟吉林人口在那摆着,虽说是府,人口却远不如一些大县。
可若是比人均,吉林则是整个大明朝保五望四的存在。
虽说人少,但以吉林为地名而聚集起来的文人士子却并不少。
关内北方士子聚集北京,长江以南士子聚集南京,而关外士子则聚集于吉林。
吉林城每年中举者不下四百人,中进士者也在二十位上下。
这样的情况,让这里成为了新政派重点培养人才的地方之一,而这样的情况则是朱高煦一手促成的。
唯有让东北在朝廷拥有足够份量的话语权,朝廷才能一直关注东北,而不是忽视。
“去吉林城看看吧。”
在听着张成山对吉林城讲解差不多后,朱高煦主动提出了要去吉林城看一看。
顾不上休息,张成山连忙护送朱高煦走下马道,并翻身上马,乘马为他的车队开道。
“陛下!”
“陛下!是俺啊!张五四!”
“陛下,俺是武忠,您还记得俺吗!”
“陛下……”
“陛下……”
朱高煦来到吉林的消息终究是瞒不住的,马车才行驶出关城不久,百姓们便已经从吉林涌出,在宽阔的五丈官道两侧,激动的向马车内的朱高煦挥舞双臂。
其中不乏一些残缺了手脚的老卒,即便乘坐轮椅,杵着拐杖,顶着灰白的头发也要来见这位带他们南征北战的陛下。
“下车走过去吧。”
望着车窗外那一双双不知如何形容的眼神,朱高煦选择了最累,却最提气的方式前往吉林。
他走下了车,瞬间四周百姓便躁动了起来。
山呼海啸的“陛下”声不断在朱高煦耳边响起,上一次朱高煦面对这样的场景,还是他远征西阳哈返回的时候。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