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色为三千七百四十六万。”
“另外亦有二千余八十万贯国债被回收,请问陛下该如何处置……”
紫禁城、武英殿内,随着王回将庚戌之案抄获的结果汇报出来,坐在主位的朱高煦也放下了手中的朱笔,活动了一下发酸的手腕。
“七千余万财富,是包括了所有贪官及商贾的财富吗?”
“回陛下,正是……”王回做出回应。
“回给你的奏疏,看了吧?”
朱高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润了润嗓子的同时,目光紧盯着王回。
“回陛下,都看过了,臣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王回谦卑说着,朱高煦也开口道:“从户部调二千万贯,由你经手对北方进行改革,后续需要多少再逐步调拨,可有异议?”
“陛下圣明,臣只有敬仰,而无异议。”
王回姿态这般,朱高煦也放下手中茶杯道:“工部那边根据过往勘察已经得知,西南可兴修的铁路约六十七条,长不过四百里,短不过数十里。”
“朕已经将百里以下铁路剔除,留下十二条铁路,总里程二千八百余里,你看看吧……”
朱高煦话音落下,站在他身旁的洪保便拿起奏疏,走向王回同时递给了他。
王回接过后翻看了一下,发现这些铁路从筹建到竣工,时间最长的也不过两年半,最短的则是一年,总耗费一千二百万贯。
也就是说,朝廷需要在两年半的时间里,陆续支出一千二百万贯。
这一千二百万贯,算上北方的二千万贯,合计三千二百万贯。
需要知道,如今大明的岁入也不过六千六百余万贯,正常的六部、百官、地方衙门、兵马司、教育司等支出合计是四千百万贯,军队支出一千六百万贯,铁路、水利等工程维护五百万贯。
正常的行政、军队支出合计是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