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对此,他全程眼观鼻、鼻观心,全程没有任何举动。
瞧他老实,朱高煦这才开口道:“江南的事情,我准备就此告一段落了。”
“今后是海洋的时代,尔等之前想在湖广改稻为桑,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朝廷已经决定将西南作为面向西洋的纺织工厂,而浙江和南直隶则是面向日本、朝鲜和东洲、北洲的纺织工厂。”
“北方那边,朕也已经有了想法,并即将实施。”
“现在湖广、两广、交趾、福建、江西等地还没有决定,你以为如何?”
朱高煦询问杨士奇,这让杨士奇感到了诧异。
对于江南,皇帝向来是提防的,哪怕江西与江东、浙西不对付,但皇帝的提防却并未减少。
杨士奇本以为皇帝解决了江东和浙西的大商帮后,转头就会对江西和福建下手。
现在看来,皇帝确实要下手,但并非是下狠手。
联想到西南和北方都得到了扶持,杨士奇心里大概便有了一个猜想。
“臣以为,两广及交趾、福建均可作为朝廷对南洋贸易的桥头堡。”
“福建与江西的茶叶、瓷器,两广及交趾的红糖,湖广的酒等商品都能在南洋获利。”
杨士奇还是传统的儒家观念,走的路子也是沿着曾经的老路子在走。
听着他的这些话,朱高煦只能摇摇头。
他算是知道,三杨为什么能在把握朝廷权力的同时,并未对朝廷带来太多利益了。
不是他们心眼坏而不做,是他们压根不关心外面的世界,思维也并未转变过来。
论起权谋,他们三人或许值得称道,但论起治国,他们三个人要是有实力,那朱瞻基和朱祁镇也不用靠郭资、夏原吉和黄福来撑场面了。
至于为了垄断海上贸易而丢掉交趾,这种说法也太看得起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