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靖难攻略 > 第552章 辛亥变法

第552章 辛亥变法(9 / 10)

杨士奇要是真的有什么治国得当的见解,也不至于在洪武年间连个科举都考不上,毕竟朱元璋所出题目都是偏向治国的。

有治国才能的人,即便拿不到状元,也不至于考不上。

他们能被重用那么多年,正好代表了大明朝正在走下坡路。

不然但凡出几个类似夏原吉、郭资、郁新、黄福之类的臣子,也不至于把宣德、正统年间搞得起义频频。

三杨的出现表明了明代臣子在这一阶段脱实向虚,官场不再讲究能力,而是讲究人情与排场。

三人的表现和所得到的名声不成正比,也难怪茅元仪、张璁、霍韬、桂萼这些中晚明文臣会把三人喷的狗血淋头了。

“看来江西需要一些实干派了……”

朱高煦暗自在心底摇头,同时也开口道:“朝廷在南洲设置了南洲宣慰司,这件事伱如何看待?”

“臣……”杨士奇想了想昆仑的事情,而后才试探道:“陛下想要将昆仑之举效仿南洲?”

“是也不是。”朱高煦颔首道:

“南州虽然资源丰富,但却不足以容纳太多人争斗,昆仑土人数千万,而南州不过百万数,可见一斑。”

“湖广、江西、两广及交趾、福建虽有足够的人口和商品,但面向南洋的市场还是太远、太小。”

“可若是在南洲经营,向北则是可以沟通南洋,向东则是可以沟通东洲,如此一来市场便大了许多。”

朱高煦说来说去,主要还是想让杨士奇他们组织下面官员,劝导这些地方的商贾组成商帮去开发南洲。

尽管他这次将江东、浙西的商帮一扫而空,但贸易路线只要一直在,他们崛起只是时间问题。

江西这次并未遭受打击,江东和浙西幸存的官员不可能还会像之前一样信任他们。

加上洪武年间的矛盾,三方之间注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