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至于他们为什么这么想,那主要是朝廷是这么说的。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大明报》所刊发的四期报纸都在对一个问题反复讲解,那就是江南的庚戌贪腐案。
在报纸中,朝廷将惠民政策迟迟无法落实归根到了案子之中落网的官员吏员,以及那些和官员勾结的商贾身上。
报纸上的内容是,朝廷并非没有拨钱来修建江南的工程,只是因为贪官污吏联合商帮阻挠,这才导致这些工程无法落地,百姓没办法得到高收入的工作。
这些趋近白话的解释,让每个识字的百姓都能了解情况。
他们生活在朱高煦为他们编织的信息茧房内,以他们能掌握的信息来推断,殊不知他们所自我分析的这一切,其实都是朱高煦所引导的结果。
他们所猜想的这一切,也被在江南巡查民情的于谦看在了眼底。
“报纸……”
于谦脸上表情复杂,他觉得皇帝用这些手段来引导舆论,实在不是圣君之所为。
此刻的他很拧巴,他接受的教育是传统的儒家教育,直到他即将科举,才接触到了如今的新学。
他儒家教育的一面告诉他,皇帝这么做不是圣君之所为。
他接受新学的那一面告诉他,皇帝的做法反而能让天下安定。
话语权和舆论都掌握在朝廷手里,总比掌握在那些士大夫手中要好……
面对这两种思绪,于谦郁闷的拿起酒杯抿了一口。
他不得不承认,天下正在与江淮当初与他说的一样在前进。
陛下确实兴了大案,也确实办了许多冤假错案。
可是这些冤假错案建立在的是少部分得利者身上,而案子过后,获利的却是整个江南,乃至整个天下的百姓。
从实际来谈论,百姓确实得到了实惠。
可如果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