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帅又怎么会没有一个尚书兼衔呢?
如今,皇帝要他去南京做兵部尚书,这却是实打实的二品大员了。
大明的二品文臣是有准确数目的。
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这些是正二品,整个大明一共十四员。
地方上,以都御史衔为督抚者,不定员。
其余,则是一共二十六个从二品的左右布政使。
大明并没有正一品、从一品的实职文职,文臣只有三公三孤及柱国这些一品衔罢了。
所以到了正二品,实则上面就只有过去的内阁大学士在实际地位上高于这寥寥数十个文臣。
如今则开了无翰林出身者为“相”的先例。
吴嵚希望他抓住机会,少点谨慎。
“有田希智在,北京兵部尚书不如南京兵部尚书。”吴嵚又说着,“时过境迁,过去尊养之地,如今确是立功所在。”
“学生明白了。”
现在,李化龙也越来越想和皇帝见一面。
仅凭书信,总无法将如今的朝局看分明。只察觉着地方上已经“民怨沸腾”,官场之中虽然怨言同样不少,但又愿意顺势而为。
李化龙知道很多地方的乡绅大户现在开始抗拒“孝敬银子”了,但地方官也有办法。
皇帝似乎早就懂得这一点,所以才先允地方多加存留,设勤职奖廉银和公办银。
但把过去的私相授受变为明取之后呢?可能再过几年,地方官吏要比地方乡绅更难对付了。
这才是重练京营的主要目的吧?
现在李化龙又知道了中枢衙署大改。
中枢都改了,地方将来会不改吗?
看不分明,总该到了京里好好看看才是。
更南面,旨意到了之后,东林书院的顾宪成、高攀龙都被“请”着启程进京,还有金陵诗社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