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贯离开了北京城,一个时代确实是过去了。
他离任之前,大明两百余年没什么大变动。他一离任,整个北京城的官场都要随着一房四院的设立而重新照准各自位置。
目前,御书房和鉴察院的大学士都还没到任,但进贤院、枢密院和施政院则要开始动起来了。
施政院仍旧呆在原先的内阁,进贤院和枢密院则分别位于文华殿、武英殿。
三个新增大学士及兵部尚书的名单虽然被皇帝直接定了,但这一房四院自然不能只是一个空架子,只有为首的大学士和所辖部衙首官组成的佐官。
总要有一些经历、照磨、书办。
或者级别更高?
地方添官之后,京官体系也要开始添官了。
大家没去打扰皇帝,因为皇后怀胎已近足月,临盆在即。
所以首先只是申时行、王锡爵、田乐三人牵头商议出他们三院需要配备的事务官。
御书房和鉴察院暂时“群龙无首”,但朱常洛有直接安排。
首先便是御书房那边了,翰林院那边任务繁重。
之前就已经设了经史、诏制、赞画、百家四馆,如今还要多设一个通政学苑。
“就定在洪庆宫吧。”朱常洛直接吩咐,“皇史宬里的史料都移回宫内,存于华盖殿。”
洪庆宫来头极大,位于紫禁城的东南侧,那里是东苑。朱瞻基做“好圣孙”时,就成了皇太孙宫,一度叫做重华宫。后来,朱瞻基的儿子朱祁镇“留学”归来也住在那里。
夺门之变以后,被叫做“南宫”的洪庆宫就萧条下来,最近一个改动还是嘉靖年间,朱厚熜在那里盖了个砖石大殿用于存放皇家史料。
现在朱常洛直接物尽其用,把那里当做了通政学苑。
为的就是今年必定会有的诸多升迁进修,比如很快就要用于一房四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