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朱瞻基做太子的时间极短;朱祁镇年幼就即位了;朱见深长时间处于父亲和叔父你来我往的自身难保之中;朱佑樘、朱厚照父子之后,道君朱厚熜来的是二龙不相见;朱翊钧年幼即位之后,国本之争就十几年。
所以詹事府其实没多少事,里面又有正三品的詹事、正四品的少詹事、正六品的府丞、左春坊右春坊里的一批五六品官职。
因此詹事府变相成了翰林院许多人的兼职,这是他们得以拉高官品、清流直升的“自留地”。
单论七品以上,詹事府足足有三十七个官位,远多于翰林院七品以上的二十个。
范醇敬等人听完又生出期待,不知道皇帝准备怎么做。
“大原则,一房四馆所辖大部衙,首官不低于正三品。”朱常洛看着范醇敬笑了笑,“詹事府形同虚设,不如理清楚了。当然了,朱学士还未到任,这些后面会商议清楚。如今先明确一点,翰林院掌院翰林学士之下,该有五个正四品,各掌四馆一苑。”
经史馆除了编修常规经典史籍,现在又要建立起朱常洛所要求的地方志书库。
诏制馆虽然简单,但朱常洛准备让诏制馆把行人司也管起来,作为皇权与底下沟通的另一个渠道,通政使司上传,诏制馆下达。
赞画馆如今只是草创,但在朱常洛的构想里,却是自己最熟悉的“政研秘书机构”。
百家馆担负着更远大的科技树重任,将来要协调的人员和部门更是不少。
给他们都提一提品级,逐渐完善架构,这是必须的。
这边提高了品级,詹事府当然要减员不少,同时做另一件重要的事:内宣。
前代就有边报,主要是传递边关军情。因为随驿传递,寻常时候又能报一些别的事,因此这塘报、驿报确实是一个了解各地动向的渠道。
但在整个帝国的体系里,塘报驿报只是各地向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