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光宗耀明 > 第225章、皇帝的预判

第225章、皇帝的预判(2 / 6)

第一个安排是:“今日燕朝,自然会在青史上留一笔。朱卿,着经史馆暂充起居注官,记一记。”

这个安排说出来,众人更加觉得严肃,同时也有浓重的使命感。

而申时行面带忧愁:其实这何尝不是皇帝对太常寺的不满,半年时间过去了,他们并没能迈出那一步。

如今皇帝来了这么一手,是要催促甚至逼迫着大家开始主动去改革儒学了。

太监们抬来了书案,朱赓这个御书房中极大学士安排了人,经史馆的修撰、编修忐忑地坐到了后面。

墨已磨好,他们都握起笔,蘸好墨,紧张地望着大家。

然后是朱常洛先开口:“基于周公及三代礼乐,夫子之后世间始有儒学。然此前,虞夏商周,王朝更替,生民繁衍,自不能说全无学问。而后历朝历代,儒虽渐成显学,也有君臣崇佛信道,偏重法治。朕先开宗明义:一切学问,都是参悟自天地人,为了让天下生民能安身立命繁衍生息。”

那边笔走不停,这边郑重恭听。

朱常洛明白地说:“卿等都是饱读之士,依据朕不必多讲。即便天子之尊,既有受命于天之言,也有兵强马壮者为之之语。显学、异端,实则无非天家尊崇什么学问、认为尊崇什么学问于国有益,江山既稳,百姓也能各安其职。但绝不是说,儒学就是天下唯一的学问。”

乾清宫里的气氛是凝滞的,天子的言语已经在自己撕掉天子的神圣性了。

这种事他都愿做,对儒学本身再有什么看法又有多奇怪?

这还是他提前命人来记载今天这次燕朝,随后再说出这些话。

朱常洛在继续:“朕也是学儒长大,朕此时也认为,儒学好。好就好在,一直是兼收并蓄的,一直都是立足于经世济民、以民为本的。今日卿等为难,朕为卿等找来一句。夫子有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若论学问思想,夫子也秉承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