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乐默默看着期待的皇帝,又看了看老迈的邢阶。
生不逢时,只怕是朝堂一些还有报国之志的老臣心中最遗憾的一点。
遥想太岳当年,四十二入阁,再六年为首辅。十年新政,太后信重,先帝敬畏,百官俯首。
太岳盼不盼辅佐的是一个如今上一样的皇帝,田乐不好去猜测。但如今皇帝盼朝中多一些太岳,有能力有抱负有担当,这是一定的。
只可惜,万历十一年以后慢慢爬上高位、如今在朝中举足轻重的这一批臣下,大多既无那份锐气,也习惯了争权夺利。
田乐自知是不及太岳公的。不论让他去哪一院,田乐自信都能办好。
但是国事千头万绪,积弊盘根错节,皇帝需要的至少是中枢里有好几个田乐这样的人物。
而若当真再能有太岳公一样的大才……田乐看着谈笑风生的皇帝,心想他恐怕也并不吝于只设一个真正的宰辅。
可千百年来,又能有几个圣君、几个不世贤臣?
所以现在这样分设诸相,是更合理的。
大好相位虚位以待,皇帝却仍旧不能等到足够多的中枢贤臣。
这个局面总要打破才是。
御驾缓缓前行。从北京城出发,到顺天府最东北角的遵化,要经过通州、三河、蓟州。
皇帝安排下来的行程,还要经过马兰峪关,看看边墙,然后再到马兰峪关东面的遵化。
那里距离边墙也只有区区十几二十里路了,边墙和遵化城东的军工园之间,天枢营正在做着准备。
俞大猷的儿子、靖夷侯俞咨皋奉旨提督天枢营已经五年多。
从泰昌元年京营较技开始筹备这天枢营开始,每年一百精锐编入天枢营,这就已经有六百。
而从锦衣卫、上直卫、腹地诸省的卫所、武举等多种渠道,这么多年又陆陆续续补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