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光宗耀明 > 第273章、明摆着要打

第273章、明摆着要打(1 / 7)

漕军遮洋总自改制为商成为昌明遮洋行,在大沽这个地方已经经营了足足五年多。

这里是海河入海口,京津门户、海陆咽喉。

蒙元时,这里是海上漕运的北方口岸。如今,从南面来的许多客商也是从这里去芦台再往东北而去。

嘉靖年间,江南倭寇为患。这里距离北京城如此之近,又怎能不防?

这才把永乐年间设置的天津海防营重新捡起来,设水、陆二营共五千人,驻扎于一个叫葛沽的地方。

沿海的岸边,三里一处墩台,瞭望海面。墩台上还各有火炮,作为陆上海防的部分。

援朝抗倭的紧张时刻,既知倭贼已经能够跨海袭击朝鲜,天津一带海防更进一步。

除了专设天津海防巡抚,沿海墩台之间又提高了炮台密度,将炮台相隔距离提高了每里一座。

此时海河南北两岸的气象迥然不同。

北岸的塘沽现在热闹非凡,商贸更繁盛。南岸的大沽则要肃杀得多,码头也不止一处。

现如今的大沽集镇西侧,一大片沿河的地方都归了昌明遮洋行的船厂。

这里的船厂曾是清江督造船厂在京卫附近的一处船厂,改制为商时一并卖给了昌明号。

而大沽集镇的东侧,入海口附近则是原先津辽水师整备出征时的旧地。

那是由于援朝抗倭的战事需要才开始组织的临时水师。万历二十五年,陈璘出任这支水师的统帅。以天津海防营为基础,调集了附近海防道的战舰,一共一万三千余人,大小战舰数百艘都曾齐聚于此。

如今是新建伯王承勋带着他的一百标兵迎候在此,等候在天津海防营军港码头望着大海,其身后则是天津海防营仍存的两千人当中的将官们。

塘沽码头那边,因为皇帝已经登上了“龙舟”,刚才还清净的码头开始热闹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