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这才能让朱常洛于这万岁山顶就能看见正往奉天殿走过去的朱国祚:这家伙这个时间不呆在礼部处置部务、跑奉天殿去做什么?
暂不管这个,朱常洛见伽利略点头,开口说道:“即便没有用更透光的玻璃,复杂的镜片组在光学定律的计算下仍然成功实现了看清远处的功能。接下来,无非是改进而已。”
说罢看着伽利略:“你了解欧罗巴那里的玻璃制造工艺吗?”
“当然!为了制造望远镜,我一直想得到更纯净更容易打磨精细的玻璃!”
对于不久的后来确实制造出望远镜的伽利略来说,这不成问题。
而接下来就是他与朱常洛喊来的大匠的交流时间,听他们聊着聊着,朱常洛总算是明白了问题的关键在哪。
不是大明的炉子温度不够高,也不是大明的匠人不聪明,而是……原料上恐怕很不一样。
碱!
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的理科知识忘了不少,尤其是物理化学这些,但朱常洛至少还记得三酸两碱,记得他们对于工业的巨大意义。
埃及人是用沙子,盐湖里的天然碱和石灰等材料来烧制,大明当然不缺沙子、石灰,但盐湖……离中原腹地可太远了。
而伽利略提到的,纯度更高的玻璃现在都要用草木灰。
徐光启顿时说道:“取大麦秸一斗,水浸七日,取出晒干,捣碎为末……”
他开始说起齐民要术当中的制碱方法,通译忙得不行。
伽利略听完,只见皇帝说了一句话,经过翻译之后听到是:“原来一千多年前就总结出来了,只不过……草木灰太宝贵了,碱也太宝贵了,一直没办法用来烧玻璃,是吧?”
……又是一千多年前。
徐光启点着头:“诚然。琉璃匠人所制,这毫无颜色的玻璃反倒不讨喜,何必要用那么贵的碱?”
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