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登台,老人谢幕。
泰昌十年的帷幕即将拉开,谁都知道这会是大明的一个新的纪元。
一个由宰执和诸相在皇帝的统领下,通过更精细的中枢诸衙治理着更辽阔大明的新纪元。
有人奏请改年号,朱常洛没有答应,但他让博研院、钦天监、翰林院及工部、礼部等部门一同做一件事:确定一套数字上连续的纪年和计时方法、标准。
有人奏请大肆筹办已经不远的天子三十岁万寿圣节,宣召万国来朝。对此,朱常洛答应了,但要做的事情并不一样,仍是让博研院、工部等一同确定更大范围的度量衡标准,然后万寿圣节在广州过,同时举办一次商贸博览会。
有人奏请开制科,因为盛世已至,正该大张文教、擢用大才。这也是好事,朱常洛认为可以。
其实这些奏请瞄准的都是这次的官位,所以是拍马屁、歌功颂德、庆功耀威为主。
朱常洛很清晰,就从每一件事引申到他想去搞的事情上。
财务、公文、日常计量……效率和潜力的提升就是要依托于标准的细化。度量衡这件事,是许多东西的基础。
后续的科研需要更精细的时间、尺寸、重量等计量方法,工业制造和工程建设同样需要。
这个方面的基础,朱常洛几年前就已经拜托朱载堉在做着准备。
现在,这件事情成为博研院的一个重要课题了,这也是他们存在价值的体现。
其中,皇帝希望做的一个连续纪年,该从什么时候开始?
这件事甚至让已经养老的资政学士们也参与了进来。
要求的是能够确定此后每一年对应起来该是这新纪元的哪一年,这当然有大量工作。但该从什么时候开始算,现在至少有四种提法。
一是从如今史料里能连续推回去、对应到的第一年开始;其二,从始皇帝登基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