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光宗耀明 > 第377章、天子双足

第377章、天子双足(3 / 9)

李廷机今天专门请他们过来,为的是另一件事:“我观衍圣公此书,如饮甘泉,茅塞顿开。回看这数年,陛下一则力倡官风士风,设鉴察院、遣学籍监察,一则增设官位、设公办银、奖廉用贤。儒学为体百家为用,太学之中学子数万,诸省广设官学,厉行优免之余又倡学、只盼大明知书达理之人越多越好,功名在身者越多越好。”

他停顿了片刻,心里确实有些感慨:“原来都是不避私欲,直面矛盾。今日请诸位学士汇聚一堂,为的便是议一议。诸位以为,朝廷抡才取士、选贤任能,如今官场、士林之中的矛盾又有哪些?何者为主,何者在次?”

太常寺里要开始关于这方面主次矛盾的讨论。

李廷机已经得到了皇帝明确的信任,他也心潮澎湃,极想在人生的晚年实现抱负,做出一番名留青史的功业来。

这毕竟已经是一个肉眼可见、必将在青史之中大书特书的泰昌中兴。

而皇帝说得最多的,就是改变思想。

谋事在人,这泰昌中兴最后能到哪一步,重点自然也在人,在于大明十分重要的官员、士绅。

官场沉浮了这么多年的李廷机当然明白,大明的主要矛盾恐怕就是国家富强需求与官绅私欲之间的矛盾。

孔尚贤“钻研”一生的明明德,无非就卡在亲民这一环。

只亲了大民,没亲小民。

值此乡试会试都已改了考试内容的时机,太常寺该倡导新学了,进贤院也要有选贤任能和考察、惩处的新标准。

而在济宁州,谢廷赞只用了一个法子就让在那里愤愤不平的诸多学子散了。

那就是说钦天监观天时、博研院农学供奉望气候,今冬只怕甚冷。漕河冻得早,解得晚。

于是大批人作鸟兽散,赶紧赶路。

对于他们来说,不要误了会试才是如今的主要矛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