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光宗耀明 > 第386章、天子论学

第386章、天子论学(1 / 7)

经过精心的梳理和专门编写,朱常洛在太学山东书院对士子和官员们讲出来的内容已经更加系统。

但最初让大家感觉到震撼的,确实是那个天子讲坛本身。

朱常洛的感觉自然一般,这毕竟只是十分低级的扩音运用。

可也许是天子身份的加持,也许是他所讲述的内容着实发人深省,因此不禁营造出一种黄钟大吕、振聋发聩的传道氛围。

“子不语怪力乱神。夫子自言非生而知之,乃是好古,敏而求之,曰三人行则必有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古是什么?朕以为,已存于世,便称古;好古而求,便是格已存之物事,求其道理。夫子好学,不拘师者是何身份。夫子授业,因材施教,弟子三千,同样投身各行各业。”

“越近乎道,越知大道无止境,越谦虚谨慎。刚入门,反倒容易以博学多才自居,藐视众生,轻视其余学问。这诚心正意跟在格物致知之后,正是要防着求学之人自满自得。先贤谆谆教诲,如今后世子孙却大多忘了本意,陷于窠臼而不自知。弟子不必不如师,父辈都盼子孙胜于己,简单的道理到了治学上,怎么就厚古薄今了?”

“朕今天讲的,便是总体上今时定胜过往日、将来定胜过今朝的道理。这些道理,不妨溯古论今,从何为人、人所存之天地有何奥妙、人存于世何以自处自强来讲……”

以朱常洛本身的知识底蕴,加上到了这大明已有十年余的熟悉和积累,他自然能在如今的学问体系基础之上给出属于自己的理解。

唯物和唯心的问题直到很遥远的将来也一样有许多争论,朱常洛为什么能在这里其实也是一个谜题。

但对于朱常洛来说,这些不重要。

他有自己的明确目的,因此他自然会选择对他有利的方向。

要让大明有进一步的突破,大明的知识分子必须拥有更唯物、客观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