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光宗耀明 > 第411章、工业御寒

第411章、工业御寒(1 / 4)

天子南巡归来后,京官们最先感知到情况:大明确实要开始大大变化了。

不是说过去这十年的变化不大,但把视野拉大到整个大明,毕竟地方官府和势力分布上并没有太大变化。

顶多是有的方面严格了一些,有的方面宽松了一些。

但尽管辽宁省、承德府的新衙体系还只试行年余,天子和诸相已经下定了决心,明年开始推行地方新制了。

花上四年时间,四年之后,地方诸省就将不再有三司,府州县也不再只是一个府衙、州衙、县衙。

每一处地方,几乎都仿照如今中枢里的君臣关系:一人统揽大政方针,只负责地方按照中枢的意志走对方向;另一人宰执具体政务,负责落实。

其余皆为佐使。

已经有人戏称:父母官父母官,以后地方就是一个父官一个母官了。一个管大事,一个操持杂事小事。

现在最主要的便是这些“父官”、“母官”的竞争。

年前的首次并不正式的“大政会议”里,基调迅速就定了下来:

泰昌十一年,也就是新定下的华夏纪元一八三三年,是地方改制的筹备之年。中枢即将往辽宁省之外的两直隶、每个省都派出一个筹备组。

这个筹备组里,既有都察院体系的地方督抚,也有特派御史,再加上进贤院的人、执政院的人、治安院和枢密院的人。

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将来新设诸省做好前期的地方官员考察、辖境踏勘及籍册摸底情况。

并不是清丈田土、新编黄册,只是看看地方架格库当中的现档。

这当然同样会引发不小的骚动,不知道会不会火灾频发。

但那都是朝堂诸公后面需要操心的问题了,朱常洛只把握大方向。

大明的大方向就是:提高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

朱常洛给自己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