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万历明君 > 民乱故事其二:丝绢案后续

民乱故事其二:丝绢案后续(3 / 5)

私恩,以尚书大臣而变乱成法”,什么“生子无孔,神人之相”,一个劲地骂。

徽州府见事情闹得凶,又跟兵备道合计,把五县的5260两改成了3300两,算是歙县和五县均分。

各退一步的和稀泥自然是好,殷正茂批复说“其名尤正,其言尤顺,其事尤易”。

同时也得到了司礼监的朱批同意。

但五县不肯和稀泥啊,说我数据都找出来了,大明会典的案例也找到了,歙县桑园都扒拉出来了,你跟我说要和稀泥?

圣旨转送到婺源县,代为处理政务的通判徐廷竹就被老百姓逮住了。

数千人手执木棍、火把,把徐通判守了一天一夜。

新任知县舒邦儒来收拾残局,在踏入徽州府的时候,就遇到县民程文昌、胡文盛,“合县里排、耆老、民人等拥道递呈,民情忿怒,鼓噪不服。”

示威还不够,婺源之后直接堵住了县衙,自己占了紫阳书院的场地,搞了个议事堂,开始领导民乱,“聚者已盈数万,鸣金约党,竖旗结盟,挟求申豁。于时道路禁阻,文移隔绝。”

闹了许久,这个议事堂开始“征集捐款”,每一石粮米征银六分,用以“维持部众运营”。

休宁那边更过分,聚集了上万人——“将木梯搭上县首屏墙,揭去原给告示,藏匿在家。复扇[煽]乡愚入集公寓,赴诉求理,仍与门外呐喊鼓噪,求其必听。”

期间不但打杂抢烧,还占据了县衙,挟持了县令,公然插起了一杆黄旗。

这时候五县反正都大差不差,进入了无政府状态——“复行聚集乡村愚民、城市棍徒,执旗喧哗”

具体在,邵庶:《邑令延平陈公去思碑》,万历《休宁县志》卷 7《艺文志·记述》,抄明万历刻本。

甚至连五县的驻军都被吓跑了。

驻军的把总赵涞是歙县人,更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