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官场上下被迫上了发条,连鱼肉乡里都收敛了三分,显得死气沉沉。
又得益于隆庆六年就开始试点的先发优势,福建的清丈循序渐进,已然按部就班完成福建清丈田粮事竣,部覆谓宜刊定成书,并造入黄册,使奸豪者不得变乱。
加之此前频繁侵扰的倭寇海贼,也在俞大献升迁五军都督府前的数年清剿,及福建更进一步地开放海禁,重整市舶司后,肉眼可见地消停了不少。
斗争不够激烈,官场士林气氛冷清。
不过也正因如此,反倒让省内小商小民,在几重大山之下稍微得了一口喘息之机,活泼了不少。
尤其几座港口。
隆庆年间开放的月港自不必说,二里的海岸密布七座码头,洋市中124种进出口商品,成为了漳州百姓最爱闲逛的去处。
汉唐兴起的福州港,虽因国初海禁衰败了不少,但万历初年再开后,迅速重现辉煌。
作为福建市舶司之坐落,近海贸易之停驻,外藩朝贡之必经,泉州港官督民办,营造了数座妈祖大型庙宇,每日都有慕名而来朝拜的小民小商。
唯独泉州普江县的安平港差了半畴。
本就是作为泉州港衰落后的补充,依托走私才兴起的港口,朝廷开放海禁之后重新收编整饰了一番,说是要与永乐年间一般,仍作为远洋航行的港口。
但自郑公以后,国朝早就停罢了远洋,港口没有船只出航,自然鲜见人烟。
也就特定的时候才有热闹可看。
譬如此前,龙江造船厂复刻的永乐宝船第二,在太仓的刘家港下海集结,环天津、登州、淮安试航后,于上月抵达福建安平港之时。
黑压压的宝船,连带着百余艘随行的遮洋船、载货的福船、护航的战船,首尾相接,
先后驶入港口,整齐划一泊驻。
惹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