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铮站在院子里,不时地往屋子里望去,他好不容易才说服父亲,来福建找阿兄,当时想着,要快些赶路,也好早些找到人,跟着阿兄、阿嫂长长见识,看他们到底是如何对付那些贪官污吏的。
可谁能想到,偏偏童先生要与他同行。
童先生有学识又和人情练达,但有一个特别不好的毛病,就是喜欢听各种小道消息。路上遇到有人说妖教,提及福建的事,他总要停下来听个仔细,有时候兴致来了,还得当场记下,沿途的茶馆更是不能放过,甚至还跟茶馆里的说书人,编了一段话本子。
王铮不是很理解童先生的心思,哪里用得着在坊间听这些,等见到了阿兄、阿嫂本人,让他们讲不是更好?
那些来往的商贾,有的根本没去过福建,都是道听途说些消息,怎么能做的准?
偏偏一个敢说,一堆人就敢信。
说什么阿兄得仙人相助,才能查明此案,哪里来的仙人,帮阿兄的分明就是阿嫂。
在大名府的时候,就是阿嫂在背后为阿兄打点一切,要说阿嫂才是厉害,不但做了那么大的买卖,还逼着刘知府等人露出真容,如果不是阿嫂,说不定他两个哥哥还在大名府转悠呢!
王铮是真的敬佩阿嫂,阿嫂来到汴京时,他还想着怎么才能暗中帮帮忙,可他还没想到主意,阿嫂就已经买下了南城码头的铺子,做起了香水行的买卖。
转眼的功夫又被推举为瓷行行老。
阿嫂出京之后,他还在担心,结果阿嫂就拿下了一众妖教徒。
这次来福建,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再错过,抱着这个心思,他设法将童先生丢下,自己带着护卫跑来了泉州。
王铮正思量着,就看到于妈妈走过来。
“小郎君,”于妈妈笑着道,“这是从汴京来的?一路奔波劳苦,先用些茶点,大娘子与王郎君定是有要事商议,小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