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微微皱眉,思忖片刻后道:“大兄,此事虽意义重大,然施行起来恐困难重重。百姓对棉花尚不甚了解,或许会对种植棉花心存疑虑。况且,不同地域之土壤、气候条件各异,种植之法或许亦需因地制宜。”
李承乾表示认同:“稚奴所言不无道理。所以,我会安排一些熟稔棉花种植之农户与工匠随你一同前往。他们可在当地向百姓传授种植之法,解百姓之疑惑。”
“此外,对于愿意尝试种植棉花之百姓,我等可给予一定之补贴与优惠之策,以激励他们踊跃参与。”
李治眼中一亮,说道:“大兄此计甚妙。如此一来,百姓之顾虑当可减少许多。臣弟定当殚精竭虑,不负大兄之厚望。”
能推广棉花种植,在李治看来,也是不错的。
况且他也清楚,现在确实不适合在长安开设纺织厂,这些天的探查,棉花的产量太少,开了纺织厂也没有棉花来。
李承乾拍了拍李治之肩,语重心长道:“稚奴,此事干系重大,不仅关乎大唐百姓之福祉,亦关乎我大唐之未来。你此去务必多加小心,若遇问题,随时派人回洛阳向我禀报。”
李治回道:“臣弟明白。臣弟会尽快备好行装,挑选合适之人手,尽早启程。”
李承乾又从案上拿起一份文书,递与李治:“此乃我令人整理之关于棉花种植之注意事项与技术要点,你带在身旁,闲暇时可翻阅。到了地方,亦可让那些农户与工匠依照上面之方法指导百姓。”
李治接过文书,仔细翻看数页,赞叹道:“大兄考虑如此周全,臣弟实在钦佩。有了这份文书,臣弟此去便更有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