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会迎来父皇的雷霆震怒,却没想到,只是一句轻飘飘的话传来。
“起来吧。”
听到这话,李治就知道自己猜对了。
或者说媚娘猜对了。
父皇真的已经知道了魏王勾结突厥之事。
还好媚娘让自己来告发魏王,否则父皇严查下来,少不得要被牵连。
其实李治自己都没想到。
如果他也参与到勾结突厥之事上,不仅是要迎接李世民的惩罚,更为主要的是,他自身的势力,会遭受极大的损失。
李治最有利的支持者,莫过于李勣跟同安大长公主。
李勣作为三朝老将,历经隋末乱世与大唐开国,其政治立场始终以社稷安危为核心。
他虽为晋王支持者,却绝非盲目依附,当年玄武门之变,他刻意保持中立。
太子与魏王之争,他亦未明确站队。
这种谨慎源于他对将权与皇权边界的清醒认知。
李勣掌握的不仅仅是兵权,更是大唐边防体系的核心脉络。
若晋王勾结突厥,意味着主动引外敌入塞,这与李勣保境安民的军事理念完全相悖。
当年朔州之战,李勣以三千骑兵硬抗突厥十万大军,深知外族入侵对民生的屠戮,绝不可能容忍任何与突厥的暗中交易。
李勣支持李治,本质上是认为其柔仁可守成。
若李治参与勾结突厥这种饮鸩止渴的阴谋,便暴露了其既无治国之能,亦无忠孝之德。
这会让李勣对其产生根本性怀疑。
一个连忠君爱国底线都能突破的皇子,如何能托付天下?
再换个角度,:李勣家族历经数代经营,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当年他被李渊猜忌时,曾自污名节以求自保。
此刻若晋王事发,李勣若继续力挺,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