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往,他就是那种最纯粹的将领,给他兵他就打,不给他兵那就赋闲在家。
这样的将领,是皇帝最喜欢的将领。
看着一切步骤、军队调度井然有序的武振。
楚世昭的心中有些说不出来的味道,他原先以为武振的能力有限,现在看来,反倒是他有了错误的判断,武振的战绩未必是注水的,很大概率是他也是受害者,在某一道关卡上出了问题。
要是从武振的角度出发,他蒙受大败的主因,极有可能是凉州军的支援速度太慢。
不确定的原因是.凉州节度使桓节到底是故意迟缓了,明明到了,却等着大周王朝的官军被匈奴人消耗得差不多了再出兵。
还是真的没有赶上时间,最后顺势入京,把权柄包揽在自己的身上。
武振率着三府军惨败的这一次,最大受益者就是以凉州集团为首的桓节。
在楚世昭的视角中。
桓盛在他这边是明忠。
而且只是在他手下是明忠,在永晋帝麾下,在其他皇室麾下,桓盛就是明反了。
桓节就是完全的第三方,他从来没有主动表态过要为单独的哪一位效力。
楚世昭彻底掌权的时候,桓节的凉州军团也是独立的第三方军团,楚世昭可以调度,可以命令桓节出兵,但指挥权是在对方的手上。
所以,楚世昭现在只能给桓节标识一个‘内奸’的身份,他可以帮楚世昭,也随时可能跳反。
故此,楚世昭不能将希望抱在桓节身上。
这场主动出击的战役,最主要的战场,最关键的地方,仍旧放在武振这一路中央军的身上。
傍晚悄然来袭。
武振在长安的校场上誓师,楚世昭这一次是以宗室将领的身份安布在了诸部将领之列。
在武振清点各部将领所在的主要攻击路线,安排主攻方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