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南渡”的世家豪门,还是世家豪门纷纷主动“衣冠南渡”,都能暂时解决土地问题。
“此乃臣职分所在,何谈劳烦。”
曹嵩虽被天子被天子加了担子,却也没有怨言。
于他而言,能见大汉垦田日增,赋税日丰,便是最大乐事。
诚如天子所言,农为国之本。
若在他治下,大汉农事兴盛,那么他必能青史留名。
届时,敢有诟病他为阉宦之后者乎?
三公之位,旁人坐得,他曹巨高偏坐不得?
刘辩忽又想起召见曹嵩的另一件事没谈,微一摇头,笑道:“尚有一事,关乎曹氏,朕需征询巨高公之意。”
侍立一旁的高望会意,轻轻拽了拽尚沉浸在农具之中站在原地的柴玉,示意其先行告退。
曹嵩闻言一怔,听天子语气,这似乎是一件大事,但天子的态度却很宽和,料想并非什么坏事,不然也不会给他临时加担子。
待刘辩表示了对曹操未来“封无可封”的担忧后,曹嵩心中不免泛起一丝怪异之感。
他素来知天子器重曹操,却未料到竟重视至此,简直比他这个父亲对曹操的期望还高,甚至忧及来日功高到封无可封的地步?
天子似乎是也太过看重曹操了!
上一个被天子担忧封无可封的,似乎便是如今的百官之首,太傅卢植!
这俨然是将曹操视作如太傅卢植般宰辅之才来栽培!
当然,天子能如此坦率直言此等顾虑,也着实是让曹嵩这种历经宦海沉浮的老臣,深切感受到天家对曹氏的信重。
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曹嵩也觉着颇为棘手。
爵位不传长子,难道传于次子?
于礼法不合!
曹嵩凝神苦思,一时无解。
见曹嵩沉吟良久,刘辩略作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