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三百四十七章:一个扫堂腿先撂倒战友!

第三百四十七章:一个扫堂腿先撂倒战友!(1 / 4)

汉兴二年,七月二十八日。

雒阳,尚书台。

空气中弥漫着墨汁与纸张的清香,混杂着殿内的沉香气息,太傅卢植端坐于案前,阅览着太上皇后昨日批阅后转发至尚书台的几份奏折,不时颔首,目光中流露出几分赞许之色。

实际上,尽管卢植当初表态支持太上皇后在天子御驾亲征期间临朝称制,但心里也多少有些打鼓。

自三代以来,除了太公与太祖高皇帝外,何曾有过这般“双日同天”的奇景?

而如今太上皇后临朝称制,更是令大汉三日同天,恐怕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但你还别说,刘宏不当权了,朝廷上下的运转都顺畅多了。

哪怕是昔日谋划戕害前废后宋氏的太上皇后何氏,这近一月来表现出的仪态,给百官的感官便是四个字——母仪天下!

谁曾想这屠户家的女儿,竟也有了母仪天下的气度!

有人大不敬地在私下里隐晦地讽刺太上皇刘宏,以前汉时刘氏宗亲的今文学派代表人物刘向的那篇《晏子使楚》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言,隐晦调侃同一人在两朝不同风气下的表现。

甚至就连荀爽私下里,都曾赞叹太上皇后有故和熹太后遗风。

当然,荀爽作为天子的岳丈之一,自然是要倾力配合天子,故而与蔡邕等古文学派大儒通过《大汉邸报》为何皇后保持正面形象。

但在卢植看来,太上皇后虽不说当真有“女君”之风,但确已显露出一代贤后的风范。

近一月来的奏疏颇为繁杂,从幽州、并州边陲之地与鲜卑的零星冲突,到凉州汉羌之间的些许摩擦,再到秋日的诸多祭祀仪典。

乃至连北路的平叛大军主将皇甫嵩向朝廷请求调拨箭矢之事,这位太上皇后也处置得井然有序,竟直接令执金吾丞牵招从雒阳武库调拨十万支箭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