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好,都是报道价值的证明。继续盯着外界反应,特别是英文媒体的动向,及时反馈!”
郭琳娴挺直腰板应道:“是!社长,我们一定做好!”
办公室里正热闹讨论着各方反馈,梁威霖桌上的内线电话又响了。
秘书接完,脸上带着惊讶,捂着话筒,声音发颤地汇报:“社长,传达室说,有位先生要见你。对了,他自称是您和廖公的晚辈。”
“我和廖公的晚辈?难不成,是那位先生来了?”
梁威霖眼睛一下子亮了。
刚才面对港督府都稳如泰山的人,这会儿脸上炸开毫不掩饰的惊喜和热切,那笑容比看到报纸脱销时还灿烂。
在港岛,敢自称是自己和廖公晚辈的人,除了那位一开金口,就帮整个左派报纸打了大大的翻身仗的小林天望先生,还能有谁?
“快!快请他上来!不,我亲自下去接!”
他说着就大步绕过办公桌往门口走,快得像阵风,哪还有半点刚才运筹帷幄的沉稳。
“社长,您亲自下去?”旁边的办公室主任愣了一下。
“当然要亲自去!这位先生,一言价比千金,犹如当头棒喝点醒我们,这一次我们左派报纸的胜利,他当居首功!”
梁威霖头也不回,已经拉开了门。
正高兴的郭琳娴见社长这副急着下楼的样子,甚至有点“失态”,心里又好奇又惊异。
她实在想知道,这位几句话就点破左派报纸老毛病、掀起这么大动静的人,到底是谁?
看社长的态度,这人在他心里分量重得很。
她下意识快走两步,在梁威霖出门前,带着期盼和职业性的恳切请求:“梁社长!这位先生就是报纸改革的关键人物吧?
能不能让我跟您一起去?当面听听他的见解,对我们外联和翻译工作、把握舆论方向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