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 79、互相把对方迷死的师徒俩

79、互相把对方迷死的师徒俩(6 / 9)

,各执一端。”

“今北虏南倭双双来犯我大梁,先生以为,当效仿《春秋》修德怀远,亦或严夷夏之防?”

左邻右舍们处理完借粮纠纷,又开始好奇围观读书人讲解学问。

结果一个个听得神情茫然。

娘嘞,这说的是人话吗,怎么听不懂呢?

而听完这个问题的崔岘,惊讶的看了一眼马秀才。

因为这短短两句话,需要以史证经,破经传矛盾,引当下时政,以王道权衡为中心,结合理论与实际,并史鉴与经义来作答。

总之一句话——

这问题问的有点东西啊。

但东莱先生却直接道:“这是谁帮你出的问题?”

崔岘噗嗤笑出声。

马秀才越发尴尬到羞愤欲死。

他为了向东莱先生请教时能被高看一眼,特地去找一位举人前辈,帮忙捉刀了一个很厉害的问题。

却不曾想,弄巧成拙。

在巷子里卖弄,被崔岘比了下去。

问的问题,也被东莱先生直接戳破。

好在,东莱先生虽然讲话比较直接,但还是认真作答:“《春秋》城濮之战,晋文公胜楚而盟诸侯。夫子书曰:天王狩于河阳。故,《公羊传》实与而文不与,是为修德化夷。”

“然,吴楚僭号,夫子却书曰:吴入郢。此为《穀梁》夷狄虽大曰子,时愈乱,防愈峻。”

“故曰:夷夏之防,本乎德之盛衰。”

“武帝击匈奴,海内虚耗。太宗平突厥,安史踵其后。”

听闻此话,马秀才浑身一震。

这个涵盖诸多层面的问题,竟然被东莱先生如此轻松解决。

简单来说,马秀才问的是:读《春秋》后发现,圣人通过对字句删改记录历史,以表示褒贬。《公羊传》强调大一统,《穀梁传》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