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一震,眸子中满是动容,与隐隐浮现的泪光。
一句‘良将’,他萧震这两年来受的委屈,值了!
但,中年人仍旧看向贾邵,大声反驳道:“《论语》云:民无信不立。”
“若赦败将,何以立朝廷威仪?《春秋》载:楚杀子玉而晋文公喜,此非明证?”
显然,这才是问题之根源啊!
‘朝廷威仪’四字,重如泰山,压得在场无数才子文人沉默不语。
中年男人见状,眼含绝望。
一片安静中。
就见贾邵看向那中年人,露出一个安抚般的笑容:“《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今诛一将而寒边关将士之心,恰如《老子》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不杀萧震,可效《左传》秦穆公赦孟明,终得'封殽尸而还'!”
这番话的意思便是:戴罪立功!
中年男人眼睛陡然亮起来,迸生出无限希冀。
他姿态变得异常恭敬,对着贾邵认真拱手:“《大梁律》虽云'将功折罪',然萧震残部只余八千,如何平倭?”
此话属实有些为难人。
他们一群年轻少年郎,怎么可能懂平倭战策?
莫说外面成百上千的读书人。
连谪仙阁内,一群少年天才都讷讷失声。
接着。
在周围无数文人惊叹折服的注视下。
便见那一身红衣的贾邵,端坐于曲水流觞宴席之中,温和笑道:“今平倭之策有三。”
“其一,效仿《周礼》'荒政'十二,首曰'散利'。引《管子·轻重》开月港济民断倭源。”
“其二,效仿《吴子》'励士':赦为'义乌矿勇'。”
“其三,效仿《孙子》'伐交':联琉球锁五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