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的甘蔗,能产出半斤的糖霜就算‘大丰收’。
而且耗时还需要足足数月。
莫说开封这样的中原雄城,哪怕是金陵、甚至京城,每年流通的糖霜,也就百余来斤。
其中半数,还得先让宫里的贵人享用。
显然,仅仅靠大梁王朝内部的糖霜产能,是不够用的。
所以每年大梁还要花费大量金钱,去进口印度糖、和阿拉伯的‘西洋糖’。
一个小小的‘脱色’难题,让大梁制糖业,走了几百年的弯路。
但其实,崔岘是想尝一尝‘糖霜’的味道,好做个对比。
他穿越过来五六年,还真不知道这玩意儿的味道——南阳那十八线小县城,哪里有卖这种金贵东西的?
见郑三福抱着糖霜不撒手,崔岘笑看向那黑糖:“那黑砂糖,怎么卖的?”
郑三福道:“先生,糖瓮上写了,一百文一斤。”
听说崔岘要买黑砂糖,郑三福没有先前那么热情了。
结果却听崔岘道:“我看到了,但我买的多,你给我个最低价。”
啊这。
郑三福嘟囔道:“现在黑砂糖的市价就这样,怎么给低价……”
崔岘:“我买一千斤。”
郑三福傻了。
外面围观的人群傻了。
甚至连跟着走进来的老崔氏等人,也都傻了。
多少?
一千斤?!
郑三福反应过来,激动着把手中的糖霜递过去:“崔先生,您随便看,就算尝尝也行!”
崔岘捻了一些糖霜放进嘴里品尝,说实话,味道很一般。
他没有给予评价,眼底却浮现出一抹野心。
但郑三福却激动的不行,看着崔岘的目光犹如看祖宗:“崔先生,我这里,只有二百斤的黑砂糖!这样,我给您